Processing math: 100%
20.善于歸納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素質(zhì).下列知識整理的內(nèi)容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化學與生活B.化學與健康
①除銹跡-用醋酸
②去餐具油污-用洗潔精乳化
③硬水軟化-用肥皂水
④去手上油漬-用汽油溶解
①人體缺乏維生素C-引起夜盲癥
②人體攝入過量食鹽-引起高血壓
③人體缺鐵-引起貧血
④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產(chǎn)品保鮮
C.化學中常見的“三”D.化學概念中的不一定
①工業(yè)上的三大化石 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②三大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③三種還原性物質(zhì)-碳、氫氣、一氧化碳
④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質(zhì)子、中子、電子
①酸溶液通常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②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③氧化物一定由兩種元素組成,但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氧化物
A.AB.BC.CD.D

分析 根據(jù)化學與生活、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以及物質(zhì)的類別、有關物質(zhì)的概念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①除銹跡可以用醋酸,錯誤;②去餐具油污可以用洗潔精乳化,正確;③硬水軟化不能用肥皂水,錯誤;④去手上油漬可以用汽油溶解,正確,不完全正確;
B、①人體缺乏維生素C可以引起壞血病,錯誤;②人體攝入過量食鹽可以引起高血壓,正確;③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正確;④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產(chǎn)品保鮮,正確,不完全正確;
C、①工業(yè)上的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正確;②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錯誤;③三種還原性物質(zhì)是碳、氫氣、一氧化碳,正確;④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zhì)子、中子、電子,正確;不完全正確;
D、①酸溶液通常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比如硫酸銨溶液呈酸性,但是屬于鹽,正確;②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比如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的反應不是中和反應,正確;③氧化物一定由兩種元素組成,但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高錳酸鉀含有三種元素,不是氧化物,正確,完全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對常見的化學知識的總結,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某校進行中考化學實驗操作考查有以下四個考題:①粗鹽提純 ②酸的化學性質(zhì) 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驗滿 ④氧氣的制取、收集和驗滿.考查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簽確定考題,小凱同學抽簽后被監(jiān)考老師引導至準備了圖1儀器和藥品的實驗臺前:請回答:
(1)圖2是小凱完成該實驗主要操作過程的示意圖.按評分標準,每項操作正確得1分,滿分5分,實驗完畢后小凱得了3分.請找出他可能失分的操作并說明錯誤原因:Ⅱ中取液體時瓶塞未倒放;Ⅳ驗滿時不能把燃著的火柴伸入集氣瓶內(nèi),燃著的火柴應該放在集氣瓶口
(2)僅用上述儀器(藥品另選),也能完成另一種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取,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_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表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jù)此表回答問題.
(1)要把硝酸鉀從溶液中分離出來,采用的方法是降溫結晶.
溫度/℃2030405060
溶解度/g氯化鈉36.036.336.637.037.3
硝酸鉀31.645.863.985.5110
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jīng)過以下操作流程:

(2)操作④中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下列圖示中不該出現(xiàn)的情形是C(填序號).

(3)操作⑤中除用到帶鐵圈的鐵架臺、玻璃棒、蒸發(fā)皿、坩堝鉗外,還需要用到酒精燈等儀器.
(4)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并計算精鹽的制得率(精鹽制得率=精鹽的質(zhì)量/粗鹽的質(zhì)量×100%),發(fā)現(xiàn)制得率較低,其可能原因是ACD(可多選).
A、食鹽沒有全部溶解即過濾    B、蒸發(fā)后,所得精鹽很潮濕
C、蒸發(fā)時食鹽飛濺劇烈        D、器皿上沾有的精鹽沒全部轉移到稱量紙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常溫下,往飽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一段時間后恢復到原溫度,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溶質(zhì)析出B.溶液中Ca2+的數(shù)目不變
C.溶劑的質(zhì)量減小D.溶液的濃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根據(jù)“粗鹽中難溶性雜質(zhì)的去除”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Ⅰ( 1 )實驗步驟:
①溶解:稱取5.0g粗鹽,逐漸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鹽1.2g.
②過濾
③蒸發(fā):請從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試驗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得到精鹽的依據(jù)是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變化影響較�。�
④計算產(chǎn)率:得到精鹽3.2g,則精鹽的產(chǎn)率為84.2%(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2 )整個實驗中至少要進行3次稱量•
(3)從海水中獲得的粗鹽,經(jīng)過上述實驗得到的精鹽屬于混合物 (填“混合 物”或“純凈物”.
Ⅱ乙同學用天平稱量一定量的可能含氯化鎂、硫酸鈉和氯化鈣的粗鹽,并設計了如下過程進行除雜提純,實驗后得到較純凈的氯化鈉固體.(此題中微溶物視為可溶物)

(1)混合物甲中一定有的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鋇、氯化鎂.
(2)白色固體中一定有的成分為碳酸鋇.
(3 )加入B溶液后的現(xiàn)象為開始無明顯現(xiàn)象,后產(chǎn)生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了測定某種含雜質(zhì)的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雜質(zhì)不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某化學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8.8g
(3)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zhì)量(X)的比例式為100X=448.8g
(4)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是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推理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中和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所以復分解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B.堿中都含有氫氧根,所以堿中一定含有氫元素
C.氯化鈉由離子構成,所以所有物質(zhì)都由離子構成
D.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呈堿性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有A、B、C、D四種物質(zhì),經(jīng)過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
反應前質(zhì)量/克34255
反應后質(zhì)量/克0x521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B.x的值為18
C.該反應是分解反應D.丙一定是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認識物質(zhì)變化對把握自然規(guī)律至關重要.下列與其它物質(zhì)變化類型不同的是( �。�
A.對著玻璃片哈氣B.紙張燃燒
C.用合金在純金屬上刻劃D.膽礬研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