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猜想與假設】根據(jù)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兩者可能恰好完全反應,也可能其中一種過量進行分析;
【討論與交流】根據(jù)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者不能共存進行分析;
【實驗與結論】(1)根據(jù)酚酞溶液不變色,只能說明廢液不顯堿性進行分析;
(2)根據(jù)使用pH試紙不能濕潤進行分析;
【拓展與應用】(1)根據(jù)除去氯化鈉中的氯化氫可用蒸發(fā)的方法,因為氯化氫是氣體溶質(zhì),能揮發(fā)出來,不過氯化氫氣體有毒,能污染空氣進行分析;
(2)根據(jù)加入的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把鹽酸消耗完了,才開始與氯化鈣反應,開始生成沉淀,最后到達最高點說明已經(jīng)反應完了.
解答 解:【猜想與假設】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者不能共存,根據(jù)反應物以及生成的物質(zhì),可以對廢液中的溶質(zhì)進行猜想,如果Na2CO3過量,廢液中的溶質(zhì)是Na2CO3和NaCl;
【討論與交流】無需驗證的原因就是碳酸鈉和鹽酸能反應,不能同時存在于一種溶液中;
【實驗與結論】(1)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酚酞溶液不變色,只能說明廢液不顯堿性,可能為NaCl或NaCl和HCl;
(2)在測定酸堿度時用濕潤的試紙的操作方法不正確,如果將試紙潤濕,則相當于向所測溶液中加入了水,從而會使所測得酸溶液的酸堿度偏大,但根據(jù)酸堿度為4判斷溶液為酸性的結論還是沒有錯誤的,故B正確;
【拓展與應用】(1)氯化氫是氣體溶質(zhì),受熱后能從溶液中揮發(fā)出來,故可以用蒸發(fā)的方法,不過氯化氫氣體有毒,能污染空氣;
(2)Na2CO3會先于HCl,而后與CaCl2反應
①c點表示Na2CO3已過量,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Cl兩種溶質(zhì);
②根據(jù)題意可知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氯化鈣反應,由圖示可知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2.2g,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沉淀5.0g.設生成2.2g氣體所需的Na2CO3的質(zhì)量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質(zhì)量為z,則
Na2CO3~CO2↑
106 44
y 2.2g
$\frac{106}{y}=\frac{44}{2.2g}$
y=5.3g
Na2CO3~CaCO3↓
106 100
z 5.0g
$\frac{106}{z}=\frac{100}{5.0g}$
z=5.3g
所以x=$\frac{5.3g+5.3g}{10.0%}$=106g.
故答案為:【猜想與假設】Na2CO3和NaCl;
【討論與交流】在溶液中Na2CO3和HCl不能共存;
【實驗與結論】(1)錯誤,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NaCl和HCl時,滴加酚酞溶液也不變色;
(2)B;
【拓展與應用】(1)蒸發(fā),揮發(fā)出的HCl氣體會污染空氣;
(2)①Na2CO3和NaCl;
②106.
點評 本題考查了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以及碳酸鈉和氯離子的檢驗,可以依據(jù)碳酸鈉和鹽酸的性質(zhì)以及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進行.要知道碳酸鈉只有把鹽酸反應完了,才能與氯化鈣反應產(chǎn)生沉淀,因為如果碳酸鈉與氯化鈣先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也會被剩余的鹽酸溶解掉,將不會看到沉淀.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銅綠的形成:2Cu+O2+H2O+CO2═Cu2(OH)2CO3 | |
B. | 鋁片溶于稀硫酸:Al+H2SO4═AlSO4+H2↑ | |
C.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4Fe+3O2 $\frac{\underline{\;點燃\;}}{\;}$ 2Fe2O3 | |
D. |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純堿和氧氣:Na2O2+CO2═Na2CO3+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 | |
B.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 |
C. | 硫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的火焰 | |
D. |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白光并放出熱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