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當條件不改變時,蔗糖溶液放置時間稍長,溶質(zhì)(  )
A.會沉淀出來B.會浮在上面C.可能會分離出來D.不會分離出來

分析 根據(jù)溶液具有穩(wěn)定性,只要條件不改變,不論放置多長時間,溶質(zhì)和溶劑不會自動分離,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溶液具有穩(wěn)定性,當條件不改變時,蔗糖溶液放置時間稍長,溶質(zhì)不會分離出來,而不是會沉淀出來,故選項錯誤.
B、溶液具有穩(wěn)定性,當條件不改變時,蔗糖溶液放置時間稍長,溶質(zhì)不會分離出來,而不是會浮在上面,故選項錯誤.
C、溶液具有穩(wěn)定性,當條件不改變時,蔗糖溶液放置時間稍長,溶質(zhì)不會分離出來,而不是可能會分離出來,故選項錯誤.
D、溶液具有穩(wěn)定性,當條件不改變時,蔗糖溶液放置時間稍長,溶質(zhì)不會分離出來,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質(zhì)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干燥多風季節(jié)的夜晚,在荒野里,人們有時可看到“鬼火”現(xiàn)象,其實它是一種類似與氨氣組成的氣體(PH3)在空氣中的自燃現(xiàn)象,則PH3中P的化合價是( 。
A.+3價B.-3價C.+1價D.+5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孔雀石是一種重要的礦物.
(1)現(xiàn)按如圖裝置加熱使孔雀石分解,可以觀察到A試管中孔雀石粉末由綠色變?yōu)楹谏;B玻璃管中白色硫酸銅粉末變藍;C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由B、C中的現(xiàn)象可以分析出孔雀石的分解產(chǎn)物有二氧化碳、水.
(2)在A試管的剩余固體中通入氫氣并加熱,可以觀察到黑色固體變?yōu)榧t色,由此可知孔雀石中含有的元素(填元素名稱或符號)銅、碳、氫、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麗水市某電鍍廠排出的廢液,經(jīng)測定其pH小于4,且含有較多的Cu2+,這種廢液對人畜和農(nóng)作物十分有害.下列既能回收銅又能降低酸性的方法是( 。
A.廢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后過濾
B.廢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后過濾
C.廢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過濾
D.廢液中加入足量的鐵粉后過濾,再加入適量的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棒冰熔化B.汽油蒸發(fā)C.酒精燃燒D.玻璃破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為鑒別下列各組物質(zhì),所選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待鑒別物質(zhì)    鑒別用的試劑或方法
  AZn  Al    用磁鐵吸
  BKOH溶液Ba(OH)2溶液Na2S04溶液
  CHCl溶液H2SO4溶液Zn
  DK2SO4溶液BaCl2溶液 Cu(OH)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空運活魚必須密封.為了解決魚的吸氧問題,可在水中加適量的過氧化鈣(化學式為CaO2)固體.甲、乙兩位同學為弄清“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產(chǎn)物是什么”,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把過氧化鈣投入足量水中,最終會生成什么物質(zhì)?
進行猜想:甲同學認為,生成氧化鈣和氧氣;乙同學認為,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
(1)你認為哪位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其理由是甲;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水溶液中最終產(chǎn)物不可能是氧化鈣.
(2)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另一位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實驗步驟及操作預期的實驗結果結論
①取少量過氧化鈣放入試管中,加足量水,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有氧氣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我省盛產(chǎn)的綠茶享譽海內(nèi)外,綠茶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清熱解毒等功效,其化學式為C76H52O46.下列關于單寧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每個分子含有76個碳原子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每個分子含有23個氧分子D.碳、氫、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38:26: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鎂有“國防金屬”的美譽.鎂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和元素周期表中鎂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對圖中信息解釋不正確的是( 。
A.鎂屬于金屬元素
B.鎂原子的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12
C.鎂原子的質(zhì)量為24.31g
D.在化學反應中,鎂原子容易失去2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