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請結(jié)合如圖實驗裝置,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寫出一個用A裝置制取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2)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原理是:Ca(OH)2(固)+2NH4Cl$\frac{\underline{\;\;△\;\;}}{\;}$CaCl2(固)+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氣,所選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A→G→E(填字母代號).

分析 根據(jù)氣體發(fā)生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條件有關(guān)、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guān)解答即可.

解答 解:(1)A裝置是固體加熱型反應,故可以使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故填: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制取氨氣是加熱固體,故選擇A裝置,收集干燥的氨氣,需要通過堿性干燥劑堿石灰除去水,然后再使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故填:A;G;E.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氣體制取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中,與其“可用于滅火”這一用途無關(guān)的是(  )
A.密度比空氣大B.不可燃C.不支持燃燒D.常溫下是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圖示“錯誤操作”與相對應選項“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試劑外流
B.
受熱儀器破裂
C.
燈內(nèi)酒精燃燒
D.
污染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實驗方案的設(shè)計中,不合理的是( 。
A.除去NaCl固體中的Na2CO3         加入適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蒸發(fā)
B.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           加入過量鐵粉并過濾
C.鑒別羊毛和滌綸                   灼燒并聞氣味
D.鑒別NaOH溶液和Ca(OH)2 溶液    分別加入Na2CO3溶液,觀察溶液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在20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60%的某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濃度的氫氧化鋇溶液(發(fā)生的反應類似于硫酸銅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測得溶液的電導率(電導率越高表示溶液的導電性越好)、溶液的pH值隨滴入Ba(OH)2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1)圖I中C點所示溶液中,含量較多的微粒有H2O,D點所示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含有較多的自由移動的Ba2+、OH-
(2)計算氫氧化鋇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3)從圖Ⅱ中可知,將足量打磨過的鋁片放入上述硫酸銅溶液中,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鋁片表面有氣泡,且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某外控型食品保鮮劑以淀粉、二氧化硅為載體,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鮮原理是酒精緩慢揮發(fā),在食品周圍形成一定濃度的氣體保護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起保鮮作用的物質(zhì)是酒精
B.酒精揮發(fā)時酒精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
C.酒精揮發(fā)時酒精分子變大
D.酒精揮發(fā)時酒精分子運動速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飲用酸堿度過大或硬度過大的水都不利用人體健康.在實驗室可以用pH試紙測定水的酸堿度,在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可以通過煮沸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甲、乙兩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據(jù)圖回答:

(1)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在t1℃時將40g甲物質(zhì)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不飽和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t2℃時,乙的飽和溶液中 溶質(zhì)與溶劑質(zhì)量比為4:5.
(3)若將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一定不會發(fā)生改變的是BCD.
A.溶解度     B.溶劑質(zhì)量     C.溶質(zhì)質(zhì)量         D.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4)如圖2所示,將盛有飽和甲溶液的試管放入燒杯中,然后向水中加入一定量NH4NO3固體并攪拌,試管內(nèi)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晶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生產(chǎn)工藝詞匯的本意必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織造B.塑造C.釀造D.鑄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