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曾發(fā)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據(jù)悉事故原因是因為煤倉附近煤塵和“瓦斯”含量過高引起。你認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此次爆炸一定不是煤塵含量高引起的,因為煤塵的著火點較高,不易燃燒
B.此次爆炸一定是“瓦斯”含量高引起的,因為它是可燃性氣體,而跟煤塵無關(guān)
C.“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礦工進礦時應使用明火檢查其含量
D.煤塵好“瓦斯”都是可燃物,跟空氣混合后很容易引發(fā)煤礦礦井爆炸事故
D
煤塵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遇明火也會發(fā)生爆炸,A和B都錯誤;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屬于可燃物不能用明火檢查其含量,否則會發(fā)生爆炸,C錯誤;所以答案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據(jù)報道:今日,一輛行駛在某鄉(xiāng)村102國道上運送鎂粉的罐車起火。由于鎂遇熱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氣,因此消防官兵采用了覆蓋沙土的方法將火撲滅。
(1)鎂粉燃燒通常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覆蓋沙土滅火的原理是什么?
(3)解釋鎂粉著火不能用水滅火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1)2011年康菲漏油事件中,泄漏的燃油對海洋環(huán)境和周邊野生生物造成的巨大的生態(tài)災難。石油與天然氣相伴而生。試寫出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2012年1月13日,河南省博愛新世紀生活廣場發(fā)生火災,事故發(fā)生時商廈還在營業(yè)。消防隊員迅速用自來水滅火。①試分析他們滅火方法所依據(jù)的原理是什么?②如果我們是一名現(xiàn)場施救的志愿者,應如何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并說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公共標志中屬于安全標志的是(   )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3分)從下列滅火的原理中選擇合適的序號填空:
A.隔離可燃物     B.隔絕氧氣     C.降低溫度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1)炒菜時油鍋著火,蓋上鍋蓋滅火   ▲  ;
(2)民宅失火時,用水滅火   ▲  ;
(3)剪斷燃著蠟燭中的棉線,使火焰熄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滅火方法不恰當?shù)氖?table name="options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100%">A.森林著火,可在火區(qū)周圍開辟隔離帶B.油鍋著火,蓋上鍋蓋C.樓房著火,用高壓水龍頭噴水滅火D.電器著火,用水澆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物達到著火點一定會燃燒
B.干冰蒸發(fā)時要吸收大量的熱,這是化學變化中的吸熱現(xiàn)象
C.某氣體能使灼熱的氧化銅還原成銅,這種氣體一定是一氧化碳
D.鑒別氫氧化鈉固體和氯化銨固體,可加適量水溶解,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溫度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0貴港17)(5分)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用相關(guān)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鄰居由于吸煙,亂扔煙頭,不慎引燃被子而發(fā)生火災,則煙頭在引發(fā)火災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其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用胃舒平治療胃酸過多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_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4分)某同學為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他查閱資料得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它們在空氣中燃燒都會產(chǎn)生白煙——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與水反應。
(1)他按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銅片上的紅磷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根據(jù)實驗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

(2)欲使白磷在熱水中燃燒,可采用的方法是              ,白磷完全燃燒后,往燒杯中滴入幾滴石蕊試液,溶液呈紅色,證明五氧化二磷與水反應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3)實驗時不慎將酒精燈碰倒,灑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其滅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