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回想你學過的鹽,下列對鹽的組成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定都含有原子團B.一定都含有金屬元素
C.一定都含有非金屬元素D.一定都不含有氫元素

分析 根據(jù)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進行解答.

解答 解:A、鹽中不一定含有原子團,例如氯化鈉,故選項錯誤;
B、鹽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屬元素,例如氨水,故選項錯誤;
C、因為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故一定都含有非金屬元素,故選項正確;
D、氨水屬于鹽,含有氫元素,其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鹽的組成,題目較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為了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最近有科學家提出“綠色自由”構(gòu)想:把空氣吹入飽和碳酸鉀溶液中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受熱易分解產(chǎn)生CO2,的性質(zhì)(與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相仿),把CO2溶液中分離出來,再經(jīng)化學反應使之變?yōu)榭稍偕剂弦灰患状迹ɑ瘜W式是CH4O)和一種常見液體.“綠色自由”構(gòu)想的技術流程如下:

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吸收池主要為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分解池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HCO3$\frac{\underline{\;\;△\;\;}}{\;}$K2CO3+H2O+CO2↑,其中高溫水蒸氣的作用是給碳酸氫鉀加熱、使二氧化碳盡量不溶于水.
反應后的溶液送回吸收池是為了回收利用碳酸鉀.
(3)合成塔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CH3OH+H2O.(反應條件可以不做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現(xiàn)有a、b、c三種金屬,a,b分別與稀硫酸,x的硝酸鹽溶液作用的現(xiàn)象如表所示:
ab
與稀硫酸作用無反應溶解并放出氣體
與c的硝酸鹽溶液作用表面上析出c表面上析出c
根據(jù)表中所給的實驗結(jié)果,判斷這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 。
A.c、b、aB.a、c、bC.a、b、c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2017年4月22日是第48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節(jié)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保護地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下列舉措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某些工業(yè)廢水處理后可循環(huán)使用,以節(jié)約水資源
B.積極開發(fā)使用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禁止秸稈就地焚燒,將秸稈發(fā)酵處理作牲畜飼料
D.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應將所有廢棄塑料采用焚燒的方法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對物質(zhì)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堿:燒堿、純堿B.有機物:甲烷、乙醇
C.氧化物:冰水共存物、干冰D.復合肥料:硝酸鉀、磷酸二氫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酸雨形成過程中通常發(fā)生反應:2SO2+O2+2X$\frac{\underline{\;粉塵\;}}{\;}$2H2SO4,請問:
(1)X的化學式為H2O,粉塵的作用是作為媒介.
(2)反應前后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元素分別是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反應原理.
(1)利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煉鐵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甲烷用作燃料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3)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zhì)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當甲烷(CH4)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在5%~15%之間時,遇火源才會發(fā)生爆炸.那么,在空氣中點燃純凈的甲烷不會(填“會”或“不會”)發(fā)生爆炸,這說明可燃性氣體在燃燒的速率,與可燃性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比例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80g石灰石樣品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與加入的稀鹽酸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
(1)該石灰石樣品最多可以制取CO222g;
(結(jié)果取整數(shù),CO2的密度為1.96g/L)
(2)該石灰石樣品的純度為多少?
(3)所用稀鹽酸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