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5.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從中獲取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B.該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4個電子
C.該元素原子的核內(nèi)有34個質子D.該元素原子的質量為78.96g

分析 根據(jù)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該元素的名稱是硒,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為34,表示原子序數(shù)為34;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34,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為34,表示原子序數(shù)為34;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內(nèi)質子數(shù)為34,故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8.96,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克”,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shù)、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各組稀溶液中,利用組內(nèi)物質的相互反應,就能將各種物質鑒別出來的是( �。�
A.Na2CO3、H2SO4、HClB.KCl、MgCl2、AgNO3
C.Na2SO4、BaCl2、KNO3D.NaOH、NaCl、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化學小組的同學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實驗方案如下:
①將注射器1中足量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②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③將注射器3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④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①中氣球變大
B.實驗②中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被反應完了
C.實驗③瓶中液體變渾濁,氣球無明顯變化
D.實驗④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菱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CO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eCO3 中Fe、C、O元素的質量比是1:1:3
B.FeCO3中Fe、C、O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56:12:48
C.FeCO3中Fe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5656+12+16×100%
D.Fe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是56+12+1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實驗室有如圖所示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用pH試紙測定液體的pH時,所需用品除玻璃片、pH試紙外,還需要玻璃棒;
(2)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液體時,液面如圖所示,該液體的體積是42mL.
(3)傾倒液體時,細口瓶的塞子應倒放在桌上;標簽應向著手心,瓶口要挨著試管口,緩慢地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 �。�
A.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B.增加煙囪高度,減少廢氣污染
C.加碘食鹽用于調味D.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一燒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組成的固體混合物,加100g水溶解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稀鹽酸,產(chǎn)生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鹽酸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shù)渭酉←}酸至圖中B點時,燒杯中溶液
里的溶質是(寫化學式)NaCl,HCl.
(2)當?shù)渭酉←}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時,產(chǎn)生氣體的質量為多少?
(3)當?shù)渭恿?3g稀鹽酸時(即A點時),燒杯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試計算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某興趣學習小組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寫出甲實驗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證明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2)乙實驗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錐形瓶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膨脹.
(3)丙實驗中發(fā)生反應化學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4)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甲、乙、丙三個實驗的廢液倒人同一個干凈的廢液缸中,最終看到廢液渾濁并呈紅色,由此產(chǎn)生疑問.
【提出問題 廢液中含有哪些物質?
【交流討論】①一定含有的物質:氯化鈉、指示劑(酚酞)、水和碳酸鈣.
②小蘭認為廢液呈紅色,一定含有氫氧化鈉,你認為她的判斷正確嗎?不正確;
理由是氫氧化鈣溶液也顯堿性,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
③廢液中能使酚酞呈紅色的物質是什么?同學們有如下猜想:
小芳認為:只有碳酸鈉
小剛認為:只有氫氧化鈣
小亮認為: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你認為還可能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寫一種猜想).
【實驗設計】小明想通過如下的實驗來驗證小芳、小剛、小亮的猜想.
【實驗內(nèi)容】取10g過濾后的廢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足量的10%的稀鹽酸.小明用圖象記錄了實驗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判斷小亮 的猜想是正確的.
【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學反應所得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反應物是否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測定某過氧化鈉(Na2O2)樣品中Na2O2質量分數(shù),取20.0克樣品與足量的CO2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樣品中雜質為固體,不與CO2反應),反應后得殘余物25.6克,求樣品中Na2O2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