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確定反應物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質量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通過計算乙醇、氧氣、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質量,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以確定X的組成、質量和化學式;經(jīng)計算知X是一氧化碳,說明乙醇沒有充分燃燒,增加氧氣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燒,從而減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解答:解: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由于乙醇和氧氣反應后質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反應后質量增加,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該反應中,乙醇和氧氣是反應物,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可以計算出:
2.3g乙醇中碳、氫、氧三元素的質量分別是1.2g、0.3g、0.8g;
2.2g二氧化碳中碳、氧兩元素的質量分別是0.6g、1.6g;
2.7g水中氫、氧兩元素的質量分別為0.3g、2.4g.
因此反應物中共有1.2g碳元素、0.3g氫元素、4.8g氧元素,
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0.6g碳元素、0.3g氫元素、4g氧元素.
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進入了生成物X中,
說明生成物X由碳、氧兩元素組成,X中不含氫元素,其質量為0.6g+0.8g=1.4g,所以m的值為1.4.
由于X在反應前的質量為0,反應后的質量為1.4g,
說明X在反應過程中質量有變化,不符合催化劑的特點,所以X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設X的化學式為CxOy,則12x:16y=0.6g:0.8g,解得x:y=1:1,即X的化學式為CO.
有以上分析可知:
A、表中m的值能確定,是1.4,故A錯誤;
B、由于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說明乙醇燃燒不充分,增加氧氣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燒,從而減少一氧化碳的生成.故B正確
C、X在反應過程中質量有變化,不符合催化劑的特點,故C錯誤;
D、X由碳、氧兩元素組成,X中不含氫元素,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的難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題要認真分析各物質的質量變化情況,仔細推敲,即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