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室部分儀器或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生裝置可選擇圖中的 (填儀器字母)進行組裝,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在制取過程中,小雨同學選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著的小木條放在瓶口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結果發(fā)現(xiàn)小木條始終不滅,說明該瓶氣體沒有集滿.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是1 ,2 ,3 (寫出其中3條).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為獲得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可選用圖所示的H裝置和I裝置進行除雜和干燥,導管口連接的正確順序是:氣體→ →F.
(4)在實驗室中制取氫氣,發(fā)生裝置與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 (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氣法.若用如圖J所示裝置采用“排空氣法”收集氫氣,請在圖中將導管補畫完整.
【答案】(1)A、B、C、D;CaCO3+2HCl=CaCl2+H2O+CO2↑
(2)裝置漏氣;藥品量不足(稀鹽酸或石灰石不足);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3)c→d→a→b
(4)向下;
【解析】試題分析:(1)實驗室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屬于固體和液體混合不需要加熱,發(fā)生裝置可選擇圖中的A、B、C、D進行組裝,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A、B、C、D;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制取過程中,選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并用燃著的小木條放在瓶口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結果發(fā)現(xiàn)小木條始終不滅,說明該瓶氣體沒有集滿.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藥品量不足(稀鹽酸或石灰石不足)、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等;故填:裝置漏氣;藥品量不足(稀鹽酸或石灰石不足);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3)先除雜后干燥的原則,用碳酸氫鈉溶液除去氯化氫氣體,用濃硫酸除去水蒸氣,所以導管口連接的正確順序是:氣體→c→d→a→b→F;故填:c→d→a→b;
(4)氫氣的密度小,收集方法可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所以導氣管應該是短的導氣管進長的導氣管出.故填:向下;.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二十八中九年級上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溶于水后食鹽以NaCl微粒的形式存在 B.食鹽溶液中既存在離子又存在分子
C.飽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 D.氯化鈣溶液中鈣離子與氯離子的個數(shù)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鈦(Ti)被稱之為“未來金屬”,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yè)。鈦可由四氯化鈦和金屬鎂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而制得(TiCl4+2Mg=Ti+2MgCl2)。請計算:
(1)四氯化鈦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保留到一位小數(shù))
(2)現(xiàn)有100kg含四氯化鈦95%的工業(yè)原料(雜質不含鈦元素),理論上可生產出多少千克的金屬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以下物質的用途只利用了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有
A. 二氧化碳用于滅火 B. 氧氣供給呼吸
C. 金剛石用作鉆探機的鉆頭 D. 用鎂制作照明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屆湖南省邵陽縣九年級第二次模擬】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粒,充分反應后過濾,往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濾渣中一定有Zn B.濾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濾渣中可能有Cu D.濾液中一定有Ag+和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鈉和可溶性雜質的硫酸鈉樣品.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樣品成分進行定量測定,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入燒杯中,溶入足量水后過濾得到濾液;再向濾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沉淀洗滌、干燥并稱量.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Na2SO4+BaCl2=BaSO4↓+2NaCl)
稱量項目 | 甲 | 乙 | 丙 |
所取樣品的質量/g | 15 | 15 | 20 |
加入氯化鋇溶液的質量/g | 150 | 100 | 100 |
反應后所得沉淀的質量/g | 23.3 | 23.3 | 23.3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__________同學(選填“甲”“乙”或“丙”)所取用的樣品與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2)計算該樣品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步驟,計算結果保留到0.1%)
(3)若欲計算出樣品與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上述實驗過程中還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錳酸鉀是常用的氧化劑。下圖是實驗室模擬工業(yè)上制備高錳酸鉀晶體的操作流程:
(1)完成操作③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是 (填一種即可);實驗中通過操作②所析出高錳酸鉀晶體,說明高錳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
(2)操作流程中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 ;
(3)氫氧化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在高溫條件下煅燒,生成錳酸鉀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金屬的性質時,將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鎂條,放入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寫出產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充分反應后靜置,發(fā)現(xiàn)試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問題】
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
【猜想假設】
小華認為灰白色沉淀為碳酸鎂(MgCO3),其他同學認為不需要實驗就能否定小華的猜想,理由是_。
小宇認為由于反應后氯化鎂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鎂固體。
小彤認為灰白色沉淀為脫落的鎂粉細顆粒。
【實驗探究1】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①取試管中的上層清液,加入適量的氯化鎂固體 | 氯化鎂固體 (選填“溶解”或“不溶解”) | 小宇猜想錯誤 |
②取適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鹽酸中 | ______(選填“有”或“沒有”)氣泡冒出 | 小彤猜想錯誤 |
基于以上探究與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閱資料】
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種白色沉淀。
【實驗探究2】
他們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試管中加熱,將蘸有硝酸銀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試管內,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現(xiàn)白色渾濁,證明產生了______氣體。再將濕潤的石蕊試液浸泡過的濾紙條懸于試管口,試紙變______色。
同學們請教老師后得知,足量的鎂與稀鹽酸反應時,溶液會經歷從酸性到堿性且堿性逐步增強的過程,從而生成了堿式氯化鎂沉淀。據(jù)文獻介紹,堿式氯化鎂的化學通式可表示為Mg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與酸反應。
【反思拓展】
(1)做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時,鎂條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鐵片和銅片放入稀硫酸中產生的現(xiàn)象也不相同,據(jù)此推測出鐵的活動性比銅______。還可根據(jù)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來確定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取一定量的堿式氯化鎂沉淀【Mgx(OH)yClz】,溶于稀硝酸,將所得溶液分成兩等份。
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過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gMg ( OH )2沉淀;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過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1.435 g沉淀。
通過計算得知:x:z=_________,所得堿式氯化鎂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開發(fā)前景遠大。
(1)海鹽是人類最早從海洋中獲取的礦物質之一。從海水中提取食鹽的方法主要為鹽田法,所得到的母液是當時溫度下氯化鈉的_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2)金屬鎂廣泛應用于生活、生產和國防工業(yè),從鹵水中提取鎂的過程如圖所示。
在上述轉化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___________(填反應序號)。
(3)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氨堿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侯氏制堿法”,是向濾出NaHCO3晶體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NH4Cl和NaCl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
①t1℃時,NH 4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 NaCl的溶解度(填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若把t1℃ 時NH4Cl和NaCl的飽和溶液(無固體剩余),均升溫到t2℃,則t2℃ 時NH4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已知t1℃時,NH4Cl的溶解度為36g;t2℃時,NH4Cl的溶解度為60g。在t1℃時,向盛有200g水的燒杯中加入90g NH4Cl固體,充分溶解,然后使燒杯內物質緩慢升溫至t2℃,則此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_(填最簡整數(sh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