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錦州)“低碳城市“的理念貫穿在世博園的建設(shè)中.
(1)“低碳城市”的建設(shè)減少了______(填化學式)氣體的排放,能減緩氣候變暖的速率.
(2)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______.
(3)法國化學家PaulSabatier采用“組合轉(zhuǎn)化“技術(shù)使CO2和H2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CH4+2H2O
【答案】分析: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增多,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爾尼諾現(xiàn)象頻發(fā)等一系列氣候問題,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氣體形成的溫室效應而造成的.
解答:解:(1)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低碳城市”的建設(shè)就得減少CO2 氣體大的排放;
   (2)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的原因很多,如:植被破壞、森林的濫砍濫伐等,但主要原因是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在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
   (3)采用“組合轉(zhuǎn)化“技術(shù)使CO2和H2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CH4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4H2CH4+2H2O
  (4)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經(jīng)濟“理念的做法很多,如提倡騎自行車、步行、乘公交等.
故答案為:
(1)CO2
(2)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燒、植物的光合作用
(3)CO2+4H2CH4+2H2O
(4)提倡騎自行車、步行、乘公交等
點評:低碳生活、低碳經(jīng)濟是當前十分熱門的話題,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為保護環(huán)境出一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錦州)如圖,是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據(jù)圖回答:
(1)t1℃時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BCA
BCA
(填寫序號,下同).
(2)t1℃時30gA物質(zhì)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質(zhì)量是
65
65
g.
(3)將t1℃時A、B、C三種物質(zhì)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時,三種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由大小關(guān)系是
BCA
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錦州)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敘述中各量變化關(guān)系的是( 。

①用等質(zhì)量的過氧化氫浴液制取氧氣
②向鹽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銀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
③向氧化銅和過量稀硫酸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④某溫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錦州)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下列事實:
(1)生活中的鋁制品不易被腐蝕
4A1+3O2═2Al2O3
4A1+3O2═2Al2O3

(2)誤服碳酸鋇會使人中毒
BaCO3+2HCl═BaCl2+H2O+CO2
BaCO3+2HCl═BaCl2+H2O+CO2

(3)用含氫氧化鎂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Mg(OH)2+2HCl═MgCl2+2H2O
Mg(OH)2+2HCl═MgCl2+2H2O

(4)不能用鐵制容器盛裝硫酸銅溶液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錦州)為了探究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兩個裝置,進行實驗完成了探究活動.你能猜測到該同學所用的溶液分別是:
a
稀鹽酸硝酸銀溶液
稀鹽酸硝酸銀溶液
;
b 你能推測出該同學探究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鐵>銅>銀
鐵>銅>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錦州)根據(jù)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是金屬的一個應用實例,它利用了金屬
導電性
導電性
的物理性質(zhì).
(2)圖2所示實驗既可以說明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又可以說明
濃氨水揮發(fā)出的氨氣溶于酚酞溶液,使酚酞溶液變紅,氨水顯堿性.
濃氨水揮發(fā)出的氨氣溶于酚酞溶液,使酚酞溶液變紅,氨水顯堿性.

(3)圖3實驗是將白色紙花用紫色石蕊試液噴濕放入集氣瓶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白色紙花變?yōu)榧t色
白色紙花變?yōu)榧t色

(4)圖4實驗集氣瓶中的現(xiàn)象是: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火星四射
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熱,有黑色固體生成.集氣瓶底事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
防止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