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形形成的原因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源于地球,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表現形式是地殼運動,火山爆發(fā),地震等,內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能量來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表現形式是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變得平緩.
解答:解: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
內力作用:(1)板塊碰撞:形成高山,如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安第斯山脈-南極洲和美洲等;
(2)板塊張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太平洋等;
外力作用:
(1)風力侵蝕:蘑菇石,風蝕柱,風蝕洼地;
(2)風力堆積:沙漠和黃土;
(3)流水侵蝕(物理現象):河谷,溝壑;
(4)流水溶蝕(化學現象):喀斯特地形;
(5)流水沉積: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6)冰川侵蝕: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蝕湖;
(7)冰川沉積:冰磧平原,冰磧丘陵,冰磧湖.
根據上面的總結可知,東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塊張裂形成的.
故選:C.
點評:地球表面形態(tài)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震和火山活動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地表的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