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就地理位置而言,泰州與下列哪一工業(yè)基地最靠近

A.遼中南工業(yè)基地 B.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

C.長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 D.京津唐工業(yè)基地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

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為長三角經(jīng)濟區(qū)16座中心城市之一,所以距離長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最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西半球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jù)圖中字母代號填出各大洲的名稱。

(2)根據(jù)圖中數(shù)字代號填出各大洋的名稱。

(3)赤道穿過的大陸有 大陸和 大陸。

(4)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是 ;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洋是

(5)蘇伊士運河是 洲和 洲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東營中考)印度和巴西作為“金磚國家”,在國際政治、經(jīng)濟事務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兩國自然地理特征相同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位于東半球 B. 海陸兼?zhèn)涞膰?/span>

C. 熱帶雨林面積廣大 D. 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2關于兩國社會經(jīng)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

B. 巴西的農(nóng)業(yè)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

C. 印度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達

D. 兩國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是F河,E平原。
(2)A牧區(qū)內(nèi)著名的畜種是、。
(3)C區(qū)的谷地是重要的河谷農(nóng)業(yè)區(qū)。
(4)D省區(qū)是我國許多重要大河的發(fā)源地,請寫出兩條發(fā)源于該地區(qū)的大河名稱:、。你能解釋其原因嗎?。
(5)上海與拉薩緯度相近,氣溫卻懸殊較大,拉薩比上海氣溫低近20℃,但拉薩附近的太陽能資源則比上海豐富得多。你能解釋其原因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認識祖國:我國幅員遼闊,地理位置優(yōu)越,讀下圖回答:

⑴我國位于 洲的東部, 洋的西岸。

⑵我國瀕臨的四個海中屬于內(nèi)海是 海,最南面的是 海。

⑶我國陸地面積約平方千米。領土最東端和最北端位于_______省。

⑷我國的鄰國中,面積最大的是A 國,人口最多的是B 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上l厘米代表實地距離l00千米,用數(shù)字比例尺表示是

A.1:10000000

B.1:100

C.1:1000000

D.1:1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人口的增長圖

材料二:我國部分省區(qū)人口密度比較表

(1)材料一說明當前我國人口的增長特點是____。

A.人口增長快 B.人口增長慢

C.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D.以上都不是

(2)我國制定的解決人口問題的基本國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說明我國的人口分布特點是______。

A.人口分布均勻 B.人口分布不均勻

C.西部人口密度大 D.沿海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4)為了促進西部大開發(fā),我國能否從東部向西部大規(guī)模移民?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火山活動比較強烈的地方是

A. 大陸架 B. 大陸坡 C. 海溝 D. 大洋中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河流是( )

A. B. C. D.

2圖中下游被稱為“地上河”的河流是( )

A. B. C. D.

3圖中②、④兩條大河注入的海洋分別是 ( )

A. ②注入東海、④注入南海 B. ②注入東海、④注入渤海

C. ②注入渤海、④注入東海 D. ②注入南海、④注入渤海

4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滔滔江水向東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勢西低東高 B. 西部降水比東部多

C. 地勢西高東低 D. 東部降水比西部多

5我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秦嶺- (河流)一線分布( )

A. B. C. D.

6圖中,北方冷空氣的風向和性質(zhì)分別是( )

A. 西北風濕潤 B. 東北風溫暖 C. 偏南風寒冷 D. 偏北風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